四川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(2016-2025年)
四川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(2016-2025年)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,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,促进冰雪产业发展,实现“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目标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(国发﹝2014﹞46号)、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6〕77号)和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(2016-2025年)》、《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(2016-2022年)》,结合我省实际,特制定本规划。
一、发展基础
群众冰雪活动初步显现。随着我国冰雪运动“南展西扩”战略的推进,开展冰雪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展,冰雪活动类型日益丰富,覆盖人群范围不断扩大,参与人数逐渐增加,我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不断提高。
冰雪竞技运动探索开展。我省通过与冰雪运动发达省(市)和社会团体合作共建,冰雪竞技运动得到一定发展,四川先后在第十二届全运会、首届冬季青奥会和世界大学生冬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。
冰雪运动产业的市场格局。通过对冰雪运动产业的初步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,场馆服务、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。冰雪场地建设和市场化运营程度较高,冰雪运动参与和培训的需求逐渐显露,冰雪旅游业已成为新的健身休闲方式。
尽管我省冰雪运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,但与国家对冰雪运动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,与四川体育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。在冰雪运动事业发展战略上缺乏总体规划;全省没有健全的自成体系的冰雪运动体育组织;充分利用和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开展冰雪运动的不足;大众对冰雪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认识不够,群众普及程度不高,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少;冰雪竞技项目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力量;冰雪产业规模不大,品种单一,各类专业人才短缺;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缺乏,有效供给还需进一步提高;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。
二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按照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把发展冰雪运动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,充分发挥市场作用,激发社会参与动力,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。
(二)基本原则
大力普及,稳步提升。以青少年为重点,全力引导大众参与冰雪运动,推广冰雪健身休闲项目,丰富冰雪赛事活动,满足大众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参与冰雪运动需求。探索竞技项目布局,遵循冰雪运动规律,提高冰雪运动水平。
政府引导,市场主导。发挥政府引导组织作用,制定规划政策,提供公共服务,营造重视冰雪、支持冰雪、参与冰雪的社会氛围。发挥市场主导作用,着力推进冰雪运动项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扩大增量,提高质量,完善市场机制。
因地制宜,重点发展。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,宜冰则冰、宜雪则雪,室内外结合发展冰雪运动。继续支持重点地区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挖掘潜力,不断创新,形成冰雪运动发展集聚区。
协调互动,融合发展。立足全局,系统谋划,形成优势互补、良性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,促进冰雪事业和冰雪产业的协调发展。丰富冰雪产业业态,推动冰雪运动与旅游、健康等相关产业互动融合,创新发展手段,发挥辐射带动作用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
(三)发展目标
到2025年,形成具有我省特色、体系完整的冰雪运动事业基础。普及程度大幅提高,竞技实力有效提升,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
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更加坚实。冰雪运动普及度大幅提高,群众性冰雪活动极大丰富,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稳步增加,直接、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350万人。
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有效提升。基本形成结构合理、多元发展的冰雪运动竞技项目布局,运动成绩有效提高的全新发展格局。培养具有一定竞技水平的冰雪运动员;发挥省、市(州)社会资源,组团参加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,力争在2022年冬奥会上有我省运动员参赛,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。
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初步形成。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,初步形成以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为基础,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为核心,以冰雪体育旅游为带动,冰雪装备制造为补充的冰雪产业体系。
(四)发展导向
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发展战略,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,以成都、绵阳、广元、巴中、阿坝、凉山等为引领,深入挖掘川西、秦巴山区冰雪资源,带动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协同发展,形成引领带动、多点扩充的发展格局。
大力宣传冰雪运动文化和知识,打造冰雪文化品牌,积极普及冰雪运动项目,大力发展冰雪健身培训休闲业和冰雪旅游业,引进高水平竞赛表演,打造群众性冰雪运动品牌,带动全省冰雪运动事业发展。
我省轮滑运动群众基础夯实,更是广大青少年酷爱的运动之一,尤其是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的技术动作有很多相似之处,“轮转冰”已是国内外缩短培养优秀冰雪运动员周期的成功经验,各地市要因势利导,在普及轮滑运动的基础上,以“轮转冰”为切入点,努力培养我省优秀冰雪运动员。
三、主要任务
(一)大力普及冰雪运动。
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。各级教育、体育部门积极配合,共同制定相应政策,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,鼓励大、中、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,开展“冰雪项目”进课堂活动,开设冰雪体育课程。推行“百万青少年上冰雪”和“校园冰雪计划”,建立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,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支持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。到2025年要实现全省1350所大、中、小学校园开展冰雪项目,100万青少年参与冰雪活动。
推广大众冰雪健身项目。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,发展形式多样、喜闻乐见的冰雪健身项目,开展大众冰雪赛事活动。以滑冰、冰球、攀冰和滑雪等为重点,深入发掘传统民俗冰雪项目,推进大众冰雪健身项目发展。
指导大众冰雪运动。加强对大众冰雪运动的专业性指导和培训,建设冰雪运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。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冰雪运动俱乐部或冰雪运动培训学校,开展大众冰雪运动健身培训服务。
(二)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
合理布局冰雪运动竞技项目。积极探索冰雪运动竞技项目共建模式,创新发展格局,建立省冰雪运动协会和冰雪运动中心联合运行创新模式,发展冰雪运动竞技项目;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竞技项目发展,充分发挥高等体育院校对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优势,推动冰雪竞技项目的引进和提高。到2025年使我省具备一支项目设置合理专业人才稳定的队伍。
完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。以《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备战工作计划》、《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长期规划》为引领,以备战2022年冬奥会和全国冬运会为契机,建立校园冰雪与社会培训机构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。打通冰雪运动项目和夏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,鼓励人才共享。2018年成都、绵阳、广元、巴中、阿坝、凉山等市州要开展冰雪运动项目人才培训试点工作。到2020年全省培训具有专业资质的教练员、冰雪项目技术人员等2000人。
(三)促进冰雪产业发展
建设一批滑雪、攀冰、登山、徒步、露营等多种健身休闲运动为一体的旅游景区、度假区,建设运动休闲特色旅游目的地,重点发展南国滑雪场集群,积极推动运动健身、场馆服务、培训教育、体育旅游等健身休闲产业业态发展。实施冰雪产业精品工程,打造一批优秀冰雪运动俱乐部、示范场馆和品牌活动。积极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,指导冰雪资源丰富的地方做好冰雪旅游专项规划,充分发挥市场作用,整合现有资源,建设一批融滑雪、攀冰、登山、徒步、露营等多种健身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体育旅游度假区或度假地,打造知名体育旅游盛地,辐射我国南方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,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。
积极培育冰雪竞赛表演业。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,促进办赛主体多元化,推进冰雪赛事活动市场化运作。有计划地举办冰雪运动高水平专业赛事,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,打造以“南国冰雪节”为代表的群众性品牌冰雪活动。引导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广泛举办冰雪赛事活动。
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。支持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与冰雪场地等用户单位联合开发冰雪装备,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器材装备、防护用具、设施设备、客运索道等冰雪用品企业和服装鞋帽企业来四川发展。支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协同创新力度,以企业为主体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、绿色环保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可替代进口的产品,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冰雪用品企业。
(四)加大场地设施供给
科学规划布局冰雪运动场地。根据人口规模、自然资源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,科学规划冰雪运动场地设施。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冰雪运动场地,扩大冰雪场地供给,优化冰雪场地类型结构,提高场地设施质量。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要依据有关规划,注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,加强与旅游、休闲、住宅、商业等项目的融合,为参与冰雪竞赛、健身、培训、体验的群体提供配套服务,拉长服务链,把冰雪场地设施打造成为以冰雪为主题、功能丰富、配套齐全、可经营性强、充满市场活力的服务性实体。
积极推动滑冰馆建设。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事业发展总体需求,规划建设能够承接国际、国内冰雪项目比赛、表演的四川省冰雪运动综合体育馆和阿坝冰雪训练基地。鼓励有条件的市(州)根据自身情况或引导社会力量在城市建设1片以上滑冰馆,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滑冰馆。依托现有或新建大型体育场馆群,结合城乡规划和大型体育场馆功能完善。建设可承办高水平冰上运动竞赛表演的多功能体育馆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公园、校园、广场、社区等地建设可拆装式滑冰场。
积极推动滑雪场地建设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气候、地貌和生态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地。鼓励现有滑雪场完善场地配套服务设施,支持有条件的滑雪场进行改扩建增容,完善设施功能,提升服务水平。
(五)深化体制机制改革
大力发展冰雪体育组织。成立四川省冰雪运动协会,充分利用冰雪协会指导、组织和传播功能。鼓励冰雪类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,积极培育多形式、多层次冰雪协会,引导协会提供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与产品。统筹协调滑冰场、滑雪场等经营单位和冰雪运动俱乐部资源,推动群众性冰雪体育组织健康发展。
鼓励探索部分项目职业化。依托各冰雪俱乐部以短道速滑、花样滑冰、冰球和高山滑雪为试点进行职业化探索,支持教练员、运动员职业化发展。鼓励多元投入职业体育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冰雪职业俱乐部和专业冰雪运动团队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完善投入机制
各级政府结合自身条件,根据本地冰雪运动事业发展情况,建立健全相应的投入机制。支持场馆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公益活动等。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运动发展。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冰雪运动发展基金。鼓励以特许经营、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支持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群众性冰雪赛事。
(二)注重人才培养
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冰雪项目人才的培养,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,建立冰雪人才信息库,制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,鼓励冰雪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,提升冰雪体育服务水平。健全冰雪人才职业标准和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完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,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设置和发展冰雪产业相关专业。发挥行业协会、高等院校、俱乐部和企业等各类力量,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和培训,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技能培训,推动跨界合作,共同培养冰雪运动人才。加强冰雪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培养。
(三)落实支持政策
落实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中规定的相关政策。按照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,冰雪场地的房产、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,可以享受房产税、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。确保冰雪运动场所的水、电、气、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。鼓励保险机构围绕冰雪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、场馆服务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,引导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、旅行救援类保险。
(四)保障用地需求
积极引导冰雪产业用地控制规模、科学选址,并纳入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。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、城乡规划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重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项目,各地应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,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,加快办理用地审批手续,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。修建冰雪运动场馆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用地,按照建设用地管理,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,鼓励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建设冰雪运动设施。利用现有山川发展冰雪场地设施,对不占压土地、不改变地表形态的,可按原地类管理,涉及土地征收的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。对选址有特殊要求,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、集镇和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以外的重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项目,可按单独选址项目安排用地。对非营利性的冰雪运动项目专业比赛和专业训练场(馆)及其配套设施,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,可以划拨方式供地;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,应当有偿使用,可以协议方式供地。
(五)加大宣传力度
各地要加大冰雪项目的宣传,鼓励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、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和展示,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冰雪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。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、征文、集邮等冰雪体育文化活动,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题材文艺创作,推广冰雪文化。倡导诚信经营,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,促进冰雪产业健康发展。
(六)加强组织实施
各地要积极贯彻落实本规划,建立由体育部门、发展改革部门、教育部门、旅游部门牵头,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冰雪运动发展工作协调机制,加强沟通协调,密切协作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研究推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,认真落实冰雪运动发展相关任务要求。
五 实施步骤
(一)冰雪运动参与人群
1.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群。主要是指以运动竞技、健身休闲等为目的,进行冰雪运动的人群。如冰雪项目的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,冰雪运动爱好者,参加学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学生等。
2.间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。主要是指冰雪运动影响到的相关人群,包括冰雪赛事及相关活动的观众;参与冰雪嘉年华、冰雪旅游节、冰雪冬令营等冰雪体验活动的人群;冰雪产业的从业人员等。
(二)校园冰雪计划
1.2019年编制完成四川省冰雪运动校园教学指南。
2.全省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达到 200所, 2025年达到500所。
3.鼓励职业学校或高等院校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,培养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师。
4.完善竞赛体制建设,开展全省青少年冬季项目竞赛,推广冬季项目发展,提升运动竞技水平。
(三)冰雪产业促进工程
1.搭建冰雪产业服务网络和平台,提供冰雪运动信息查询、政策发布、促进冰雪产业资源公平、公正、公开流转。
2.构建四川冰雪旅游推广联盟,创立“南国冰雪节”国际旅游品牌。
(四)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工程
1.以群众健身、普及滑冰运动为主,鼓励有条件的市(州)根据自身情况或引导社会力量在城市建设1片以上滑冰馆。
2.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各类季节性滑冰场,如可拆装式冰场。
3.引导社会力量依托气候、地貌和生态等自然资源,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地。
4.依托现有冰雪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群,结合体育场馆功能完善和城市发展规划,建设可承办高水平冰雪运动竞赛表演的多功能场馆。
四川省体育局
2017年10月26日